压强原则就是杀鸡用牛刀,就是针尖原则,就是经得起诱惑、耐得住寂寞,敢于舍弃、敢于不做;压强原则也是30多年只攻一个城墙口……在激烈的全球通信市场竞争中,华为能够脱颖而出并占据领导地位,得益于其长期坚持的“压强原则”。这一策略强调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关键点,在配置强度上远超竞争对手,以实现重点突破,进而迅速扩大战果,最终实现系统性的领先。
压强原则的核心在于高度聚焦。华为在市场策略上,前期只专注于电信客户;在研发策略上,则聚焦于核心电信设备的研发和持续积累。华为靠压强原则突破了万门数字程控交换机,突破了GSM全套移动通信设备,突破了光网络设备,突破了3G和4G,领先了5G……几乎所有的重大产品,都是这么突破的。
例如在面临投资3G还是小灵通PHS技术时,任正非最终决定在3G上投入重注。为此华为举大量的财力和人力,全力以赴。但是后来的结果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,作为中国市场上的一个“机会产品”,小灵通在2000—2003年获得了持续增长,华为失去了瓜分小灵通市场的时机。但是对于在3G上的投入,任正非从不认为这个决策是错误的。在他看来,错过小灵通,华为失去了一块完全有能力获得的利润,不得不为此付出代价,却还是可以承受的。但是如果华为错过了3G,那就是一种极大的失策,将严重影响华为成为一家一流的、伟大的企业的进程,那将是最不可饶恕的。最终的结果也印证了任正非的决策是正确的,华为凭借3G成功全面打开欧洲市场,在国际市场上立足,并通过4G和5G超越对手走进了领导者的行列。这就是华为拒绝机会主义与压强原则的完美结合所产生的绝佳效果。
在创新发展理念方面,华为坚定地不走上市公司的道路,不做资本化运营,也不扩展运营范围,而是将精力和资源专注投入在大数据传送渠道上,实行饱和攻击。华为每年有500亿元左右的研发投入和500亿至600亿元的市场和服务投入,全部集中于渠道。经过不懈努力,华为在大数据传送技术上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,并且在大数据迅猛发展的时代,持续加大对渠道战略的密集投入,寻求创新。
在业务聚焦方面,华为坚持“被集成”战略,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取得成功。在云计算方面,华为与英特尔合作,提升FusionSphere云操作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;在公有云上,华为致力于云安全,为合作伙伴提供解决方案;在私有云上,中国70%的私有云由华为提供;在存储方面,华为与中央电视台合作,研发节能的大数据存储设备。
华为&英特尔超融合全球技术论坛现场
在投资方面,华为聚焦主航道,收缩边缘化产品,梳理乱投资行为。任正非指出,对于无人驾驶领域,华为将专注于车联网技术,而在能源技术上则聚焦于小功率设备,如手机和模块,以实现赶超。他还强调,中低端手机市场具有巨大潜力,华为应重视并参与,同时将笔记本电脑业务向高端化发展,减少低端产品。华为的收购策略是为弥补管道竞争力,而非多元化经营,以避免因经营不善而导致的风险。
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,华为同样坚持压强原则。通过大量校招培养人才,在战略客户和关键项目上,人力配置强度远超竞争对手,形成集中优势兵力,造成不对称竞争。华为的响应速度更快,开发周期更短,服务客户更好,从而逐渐在一些重要领域从后发制人到先发制人,最终在关键产品和技术上积累优势,攻到了世界第一。
华为“鲲鹏高校人才计划”发布仪式
华为的成功离不开其始终如一的压强原则,通过集中优势兵力,在每一个关键领域实现了突破,最终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领先地位。这种策略不仅体现了华为的智慧和远见,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。